2008年7月15日星期二

hiberfil.sys和 pagefile.sys

Q:我用的是WinXP系统,在C盘发现两个很大的文件:hiberfil.sys和 pagefile.sys ,这两个文件是干什么用的,能否删除?  
A:“hiberfil.sys”是系统休眠文件,其大小和电脑的物理内存一样大,它可以删除(但不能手动删除),只要在“控制面板”中打开“电源选项”,之后在电源管理对话框的“休眠”标签下,去掉“启用休眠”前的勾,休眠文件就会自动删除。  “pagefile.sys”是页面交换文件,这个文件不能删除,不过我们可以改变其大小和存放位置:右击“我的电脑/属性”,然后在对话框的“高级”标签下单击“性能”下的“设置”按钮,在”性能选项”对话框中切换到“高级”标签下,再单击“虚拟内存”下的“更改”按钮,即可根据需要更改页面文件的大小——先选中C盘,然后选“无分页文件”,再点“设置”按钮;之后选中要生成该文件的盘符,在下面点选“自定义大小”并输入合适的数值,此数值通常为物理内存的1.5倍,再单击“设置”,最后确定,重新启动电脑,该文件就在其他分区上了。

2008年7月11日星期五

常用的DOS命令

一般情况下,我们并没有必要去深究每条DOS命令的精髓,能了解一些比较常用的DOS命令也就足够了。
1.DIR:列出磁盘文件和目录
DIR命令可以说是DOS中使用最广泛的命令之一,使用后可以列出当前路径下所有的磁盘文件和目录,它的使用参数很多,常见的如:/D:文件按栏分类列出;/P:在每个信息屏幕后暂停;/W:用宽列表格式;/X:显示为非8dot3文件名产生的短名称。
2.COPY拷贝文件
COPY命令可以说是DOS中功能最为丰富多彩的命令之一,我们不仅可以通过COPY命令拷贝文件、重命名文件,还可以创建Autoexec.bat和Config.sys文件(这在不能使用EDIT编辑器时非常实用),甚至还可以打印文件、合并文件呢。其格式为:
COPY[源盘][路径]〈源文件名〉[目标盘][路径][目标文件名]
3.DEL:删除文件
DEL命令可以删除一个或数个指定的文件(但无法删除文件夹),如果键入“DEL*.*”命令将会删除当前路径下所有文件,系统会给出确认提示框请求确认。如果你想删除文件夹的话,可以使用DELTREE命令,这是一条外部命令。
4.CD:显示当前目录名或改变当前目录
CD是DOS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命令之一。主要是为了快速切换到另一盘符或目录中,例如“CDG:Temp”可以快速跳转到“G:Temp”目录,使用“CD..”可以退回到上一级目录,而使用“CD”可以快速返回当前盘的根目录中。
5.FDISK:硬盘分区
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DOS命令,它的作用是对硬盘进行分区,使用后将丢失硬盘中所有的文件。新手不要轻易使用这条命令。
6.FORMAT:高级格式化
无论是硬盘还是软盘,都必须进行高级格式化后才能使用,FORMAT命令的功能就是高级格式化磁盘,如果加上/s参数可以制作系统盘,加上/Q参数可执行快速格式化。
7.SYS:传递系统文件
除了使用FORMAT/S命令来制作系统盘外,我们也可以使用SYS命令来传递系统文件,例如“C:>SYSA:”就是将C盘的系统文件传递到A盘,这在安装了多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上恢复系统文件时特别有用。
8.SMARTDRV:磁盘缓冲程序
如果你曾有过在DOS下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经验的话,那么一定知道在安装前绝对需要事先加载SMARTDRV程序,否则将无法忍受那漫长安装时间的折磨!而如果想加载SMARTDRV程序,那么一定要同时加载HIMEM.SYS。

2008年7月10日星期四

OpenSolaris初体验




很幸运!在Unix-Center申请到了一张OpenSolaris的光盘。刚开始在Sun的VirtualBox里安装,但总是提示内存不够(本机1G),后来改用了VM。安装很顺利,和以往的不一样,这次可以直接从光盘启动,在可视化界面里安装,并且从光盘启动后就可以直接检测你的哪些硬件能被驱动(这是进步,以往安装盘必须安装后才能看出)。另外,这次的安装盘被压缩成了CD,以往的是DVD,就是不安装,都知道是被瘦身了,系统本身肯定不能少。那就只能卸下以往随系统带的一些大型软件(Netbeans、SunStudio、OpenOffice……)。那你肯定要问,我们不是还要自己去网上找Solaris平台的这些软件咯!这一点Sun考虑到了,Sun在系统里加了一个软件列表,里面包含很多常用软件(当然都是Solaris平台的),当你需要安装里面哪个软件时,就可以直接连接到指定的服务器上下载并完成安装。这个过程可以是可视化操作,也可以使用命令行完成!这样的设计对于流量计费和网速较慢的用户来说肯定不是一件好事!说实话,从内容上来说,我还是比较喜欢以前的“胖”型安装,很多必要软件都齐了,从形式上来说,我比较喜欢这个新版本,其中最重要的原因(对于我来说)还是能够在安装之前就知道系统与我的硬件结合情况。
个人感受:该版本的界面可与Vista相媲美。
参考资料:http://www.unix-center.net/opensolaris/getting_started.html

Windows操作系统出现内存错误。What's wrong?

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人有时会遇到这样的错误信息:“0X????????指令引用的0x00000000内存,该内存不能written”,然后应用程序被关闭。如果去请教一些“高手”,得到的回答往往是“Windows就是这样不稳定”之类的义愤和不屑。其实,这个错误并不一定是Windows不稳定造成的。本文就来简单分析这种错误的常见原因。
  一、应用程序没有检查内存分配失败
  程序需要一块内存用以保存数据时,就需要调用操作系统提供的“功能函数”来申请,如果内存分配成功,函数就会将所新开辟的内存区地址返回给应用程序,应用程序就可以通过这个地址使用这块内存。这就是“动态内存分配”,内存地址也就是编程中的“指针”。
  内存不是永远都招之即来、用之不尽的,有时候内存分配也会失败。当分配失败时系统函数会返回一个0值,这时返回值“0”已不表示新启用的指针,而是系统向应用程序发出的一个通知,告知出现了错误。作为应用程序,在每一次申请内存后都应该检查返回值是否为0,如果是,则意味着出现了故障,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挽救,这就增强了程序的“健壮性”。
  若应用程序没有检查这个错误,它就会按照“思维惯性”认为这个值是给它分配的可用指针,继续在之后的运行中使用这块内存。真正的0地址内存区保存的是计算机系统中最重要的“中断描述符表”,绝对不允许应用程序使用。在没有保护机制的操作系统下(如DOS),写数据到这个地址会导致立即死机,而在健壮的操作系统中,如Windows等,这个操作会马上被系统的保护机制捕获,其结果就是由操作系统强行关闭出错的应用程序,以防止其错误扩大。这时候,就会出现上述的“写内存”错误,并指出被引用的内存地址为“0x00000000”。
  内存分配失败故障的原因很多,内存不够、系统函数的版本不匹配等都可能有影响。因此,这种分配失败多见于操作系统使用很长时间后,安装了多种应用程序(包括无意中“安装”的病毒程序),更改了大量的系统参数和系统文件之后。
  二、应用程序由于自身BUG引用了不正常的内存指针
  在使用动态分配的应用程序中,有时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:程序试图读写一块“应该可用”的内存,但不知为什么,这个预料中可用的指针已经失效了。有可能是“忘记了”向操作系统要求分配,也可能是程序自己在某个时候已经注销了这块内存而“没有留意”等等。注销了的内存被系统回收,其访问权已经不属于该应用程序,因此读写操作也同样会触发系统的保护机制,企图“违法”的程序唯一的下场就是被操作终止运行,回收全部资源。计算机世界的法律还是要比人类有效和严厉得多啊!
  像这样的情况都属于程序自身的BUG,你往往可在特定的操作顺序下重现错误。无效指针不一定总是0,因此错误提示中的内存地址也不一定为“0x00000000”,而是其他随机数字。
  如果系统经常有所提到的错误提示,下面的建议可能会有帮助:
  1.查看系统中是否有木马或病毒。这类程序为了控制系统往往不负责任地修改系统,从而导致操作系统异常。平常应加强信息安全意识,对来源不明的可执行程序绝不好奇。
  2.更新操作系统,让操作系统的安装程序重新拷贝正确版本的系统文件、修正系统参数。有时候操作系统本身也会有BUG,要注意安装官方发行的升级程序。
  3.试用新版本的应用程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