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11月29日星期六

今天很自豪——gOS在学校上网了



太高兴了,今天这些我是在gOS里面写的,在学校.无意间的想法:没有适合的客户端?借助同学的电脑连接到学校服务器不行吗?不管,上网看看。我们寝室就一个交换机,要是我能通过交换机访问到室友的电脑,那就一定能上网。怎样才能访问到呢?交换机没有分配IP的功能。到网上一看,无意间找到一款叫WinGate的软件。我把它安装到同学的Windows系统上,然后抱着试一试的态度,到我到gOS上插上网线,刚开始我自己填IP,结果不行,我想肯定不行。结果我抱着放弃到态度把网络配置成自动获取IP,我本来没有结束到PIng命令突然通了,我瞬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,就这么简单就通了!
一个软件WinGate,然后自动获取IP。OK!
注:gOS——>Ubuntu 8.04

2008年11月18日星期二

修复ubuntu grub引导

用ubuntu livecd光盘启动系统,打开一个终端输入以下指令
sudo -i
grub
find /boot/grub/stage1
(系统会返回一个列表如(hd0,1) or ... ,hd0表示第一块硬盘,1表示第几个分区,这说明你的第一块硬盘,第二个分区装有一个linux系统)
root (hd0,1)
setup (hd0)
重启后系统由grub多重引导

修复Windows引导

From a working Windows System:
1) Download a small utility called MbrFix.exe here, http://www.sysint.no/en/Download.aspx

Read all about MbrFix.exe here, http://www.sysint.no/nedlasting/mbrfix.htm

2) Paste the file to the root of drive C:
If you don't know what I mean by 'the root of drive C, just open in 'My Computer, Click on Local Disk (C:), open it, and paste MbrFix.exe.there.

3) Click 'Start'->'Run', type CMD (for a Command Prompt).
The command prompt will at first be something like,
C:\ Documents and Settings \ Herman >_
(Where 'Herman' is my username for Windows, yours will probably be something different).

Change it to just a C: prompt by typing: cd \ , then press 'Enter'.
After that you should just have a plain C:\>_ prompt.
C:\>_

Type this command after the C:\> prompt: MbrFix /drive 0 fixmbr /yes
for example,
Code:
C:\> MbrFix /drive 0 fixmbr /yes

Nothing much will appear to happen, your monitor may blink slightly, that's all. You will see the plain C:\>_ prompt again. Type 'exit'.

4) That's it! Reboot to see if it worked.

2008年11月15日星期六

vim-full

今天终于借助另一台电脑把自己的gos上的vim给full了。说实在的,我就不知道为什么非要那么多依赖关系,我要一个vim-full,直接一个deb安装文件就可以了,何必那么麻烦?!(好像不专业,因为刚刚开始Linux旅程!

2008年11月2日星期日

gOS




前天,脑子一热,在gOS官方网上下载了gOS,想象终于变成了现实。首先是安装了虚拟机,没有任何问题,并且还和宿主机共享了网络,vmware-tools也顺利安上了。用起来很方便。界面也是相当漂亮,和Apple的有点类似。但我还是不知足,第二天(昨天)到外面去买了空白光盘,把映像刻录到了光盘,在硬盘上安装了一个真实的gOS,很幸运,硬件全部识别。接下来的问题就来了。
我在学校必须通过Dr.com客户端登录上网。但是我手里只有Windows版本的。费了好大功夫,在网上找了Linux版本的。要安装的时候问题又来了,gcc没有安装。我到网上找了很多解决方法,比如从光盘安装等,我也在官方下载了很多相关.deb安装包,都失败了!可是,虚拟机这些都是安装好了的,因为能上网,系统可以自己下载需要的软件包。真实的系统就不行了。
真是有点难办,要安装好上网的客户端,就必须先上网(对于我而言)安装好gcc等编译程序。

2008年10月15日星期三

这些Windows XP的窍门你也许不知道,但有可能很有用

安装音乐:
开始 > 运行 > “C:\Windows\system32\oobe\images\title.wma” > 确定
让机器休眠(Hibernate):
开始 > 关闭电脑… > 按Shift键”待机”就会变成”休眠”。
隐藏的设备
控制面板> 系统 > 硬件 > 设备管理器 > 选择菜单”查看”中”的显示隐藏的设备”。
字符映射表
开始 > 运行 > “charmap.exe” > 确定
剪贴板查看器
开始 > 运行 > “clipbrd.exe” > 确定
Dr Watson
开始 > 运行 > “drwtsn32.exe” > 确定
IExpress Wizard(一个自解压包制作工具)
开始 > 运行 > “iexpress.exe” > 确定
老的Windows 媒体播放器 5.1
开始 > 运行 > “mplay32.exe” > 确定
ODBC 数据源管理器
开始 > 运行 > “odbcad32.exe” > 确定
对象包装程序
开始 > 运行 > “packager.exe” > 确定
系统性能监视器
开始 > 运行 > “perfmon.exe” > 确定
创建共享文件夹向导
开始 > 运行 > “shrpubw.exe” > 确定
文件签名验证工具
开始 > 运行 > “sigverif.exe” > 确定
系统配制编辑器
开始 > 运行 > “sysedit.exe” > 确定
驱动程序验证管理器
开始 > 运行 > “verifier.exe” > 确定
工作组聊天软件
开始 > 运行 > “winchat.exe” > 确定

2008年10月13日星期一

i386和X86各是什么意思?[转]

IA32 : 32 bits Intel Architecture (32位带宽Intel构架)
IA64 : 64 bits Intel Architecture (64位带宽Intel构架)

i386 : Intel 386 ( 老的386机器,也泛指IA32体系的CPU)
i486 : Intel 486
i586 : Intel 586 ( Pentium ,K6 级别CPU )
i686 : Intel 686 ( Pentium II, Pentium III , Pentim 4, K7 级别CPU )

以上的86 也可以叫做 x86, 通称说 x86也是指 IA32构架CPU

x86是一个intel通用计算机系列的编号,也标识一套通用的计算机指令集合。

早期intel的CPU编号都是如8086,80286,由于这整个系列的CPU都是指令兼容的,所以都用X86来标识所使用的指令集合。

如今的奔腾,P2,P4,赛扬系列都是支持X86指令系统的,所以都属于X86家族。

x86 family 6 model 65意思是这个CPU属于x86家族的第6代产品,采用65ns的工艺制造。

AT/AT COMPATIBLE 这个的意思应该是说兼容AT/AT指令。

i386是指intel发布的通用处理器类型,适合386,486,586,686的CPU。有些rpm包还区分了这些类型。

2008年10月12日星期日

让Linux账号搬家

  有时需要让Linux账号搬家,其方法如下:
  1、保证将要加入系统的新账号放在新的位置上,这通过修改/Etc/Default/Useradd文件中的HOME 值来实现。
  如:HOME=/Home2 使新增账号的主目录建在/Home2下。
  2、将已有账号移至新的位置,可按如下步骤实施:
  首先,将已有账号的主目录连带目录属性拷贝至新位置,可用下面命令:
  Cp -a /Home /Home2 或 Cp -rpd /Home /Home2
  然后,修改/Etc/Passwd文件中相应记录的Home_directory域为/Home2/Username。
  通过这两步就可以将旧账号移至新位置。确保无误后,可删去旧账号的旧主目录,以腾出原文件系统的空间。

2008年10月2日星期四

Windows server 2003 安装--驱动、kav 7.0

昨天晚上,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兴致,把自己用了半年多的Windows XP 卸载了,重新安装了 Windows server 2003 Standard Edition。首先遇到的就是驱动问题,因为自己的电脑是HP 520 笔记本。也许你要问,笔记本装个服务器操作系统干什么?不要问我,我也不知道,我只知道,现在我用起这个系统非常的爽,很快!不管是启动还是使用过程,直观的感觉就比以前快了不少。
好了,言归正传。还是把自己在安装时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拿到自己的blog来分享一下。首先,驱动程序,到HP官方网站去看过了,没有适用于该系统的驱动。怎么办,用一些常见的工具(不用也行,这里不例举)查看到自己的各个硬件的生产厂商和 型号,到相应公司官方去看看有没有。最后虽然只找到了两个(最好的是网卡和芯片组驱动找到了),还是比较高兴,至少是有所收获。
接下来的驱动怎么办,看看自己在Windows XP下备份的驱动能不能行(当然,这里安装驱动,不是像用驱动盘一样直接双击就行,而是通过“设备管理”里面的未识别硬件项的“更新驱动程序”来寻找“*.inf"安装。)在这种情况下,一定要注意硬件的相关联性,有些硬件只能在另一个(或一些)硬件被正确安装后才能识别——例如,在我这台本本上,要先有了微软的UAA总线驱动后,才能正确地找到音频设备和调制解调器……
如果还有安装不上的,就只有自己打网上再找找,或者通过更新系统来获取更多驱动(也许能解决某些驱动)。

接下来说说杀毒软件的问题,首先说明,这里我只是针对”卡巴斯基(KAV)“具体一点,是7.0版本(我猜想6.0或8.0应该是一样的)。在该系统下安装XP下用的kav7.0显然是不被支持的,安装时会弹出提示框,说你的操作系统不支持……怎么办(到网上去下载相应的版本?太麻烦了)?这里我们只需要一款小小的软件就能解决,Orca,这款软件能够编辑*.msi安装文件。

步骤一:直接双击卡巴斯基的exe安装包,当弹出错误对话框时不要急着关闭。
步骤二:打开“资源管理器”(打开“我的电脑”也行)。“工具”——“文件夹选项”——“查看”选卡——把“隐藏受保护的操作系统文件”前的勾去掉——点选“显示所有文件和文件夹”——去掉“隐藏已知文件的扩展名”前的钩——确定。

步骤三:找到C:\Documents and Settings\用户名\Local Settings\Temp这个文件夹,找到里面的后缀名为msi的文件。
步骤四:将找到的文件复制出来(因为这时,该文件还被刚才的卡巴斯基安装程序使用,不可编辑),用刚才介绍的Orca软件打开该”.msi"文件。
步骤五:按下“Ctrl+F”在里面输入“操作系统”,点击查找,只要找到有关说操作系统不支持的项目就删除,找到多少就删除多少。然后保存(直接关闭该软件时,会提示是否保存)。
步骤六:关闭前面弹出错误的卡巴斯基安装程序,使用被编辑过的“.msi"进行安装,一切都和在XP下是一样的。

2008年10月1日星期三

C 疑惑……

一下程序实现字符串数字的数学加法:
#include"stdio.h"
void main(){
double m,n,result;
char a[]="1234567335";
char b[]="765432733";
double h,f,j,i=1,o=1,k=sizeof(a)-2,t=sizeof(b)-2;
for(j=k;j>=0;j--,i=i*10){
h=((double)a[j]-48)*i; m=m+h;
}
for(j=t;j>=0;j--,o=o*10){
f=((double)b[j]-48)*o; n=n+f;
}
result=m+n;
printf("%2.0f",result);
}
以下也是为了实现前一个程序的功能,但失败了:
#include"stdio.h"
void main(){
double m,n,result;
double convert(char[]);
char a[]="1234567335";
char b[]="765432733";
m=convert(a);
n=convert(b);
result=m+n;
printf("%2.0f",result);
}
double convert(char x[]){
double h,j,i=1,r=0,k=sizeof(x)-2;
for(j=k;j>=0;j--,i=i*10){
h=((double)x[j]-48)*i; r=r+h;
}
return r;
}
检测思考了很久,传递数组就是传递引用啊!
就是不知道错在哪里!

2008年9月19日星期五

偶尔在一些网站上看到文章,称360安全浏览器是当今史上最安全的浏览器,我在这方面不怎么懂,我也没有急于去尝试该浏览器,因为我不想把浏览器用得这么杂。目前我还是很期待Chrome的不断改进,期待她带来的更多惊喜。对于360安全浏览器的说法,我想光凭网上的两篇感性的文章是不能验证的,最重要的是要能有权威的数据和实践的考验。该浏览器官方网站:http://www.360.cn/

2008年9月4日星期四

再续Chrome

今天看到360网站上说Chrome存在可被很多木马利用的漏洞,而且还感染了不少的计算机……
希望Google能及时解决Chrome的安全问题,让用户能更放心地使用。

2008年9月3日星期三


今天发现Google出浏览器了,下载来用用,感觉还不错。界面简洁,速度也比较快……但是就不能对QQ空间之类的网页进行正常访问。期待改进……

2008年7月15日星期二

hiberfil.sys和 pagefile.sys

Q:我用的是WinXP系统,在C盘发现两个很大的文件:hiberfil.sys和 pagefile.sys ,这两个文件是干什么用的,能否删除?  
A:“hiberfil.sys”是系统休眠文件,其大小和电脑的物理内存一样大,它可以删除(但不能手动删除),只要在“控制面板”中打开“电源选项”,之后在电源管理对话框的“休眠”标签下,去掉“启用休眠”前的勾,休眠文件就会自动删除。  “pagefile.sys”是页面交换文件,这个文件不能删除,不过我们可以改变其大小和存放位置:右击“我的电脑/属性”,然后在对话框的“高级”标签下单击“性能”下的“设置”按钮,在”性能选项”对话框中切换到“高级”标签下,再单击“虚拟内存”下的“更改”按钮,即可根据需要更改页面文件的大小——先选中C盘,然后选“无分页文件”,再点“设置”按钮;之后选中要生成该文件的盘符,在下面点选“自定义大小”并输入合适的数值,此数值通常为物理内存的1.5倍,再单击“设置”,最后确定,重新启动电脑,该文件就在其他分区上了。

2008年7月11日星期五

常用的DOS命令

一般情况下,我们并没有必要去深究每条DOS命令的精髓,能了解一些比较常用的DOS命令也就足够了。
1.DIR:列出磁盘文件和目录
DIR命令可以说是DOS中使用最广泛的命令之一,使用后可以列出当前路径下所有的磁盘文件和目录,它的使用参数很多,常见的如:/D:文件按栏分类列出;/P:在每个信息屏幕后暂停;/W:用宽列表格式;/X:显示为非8dot3文件名产生的短名称。
2.COPY拷贝文件
COPY命令可以说是DOS中功能最为丰富多彩的命令之一,我们不仅可以通过COPY命令拷贝文件、重命名文件,还可以创建Autoexec.bat和Config.sys文件(这在不能使用EDIT编辑器时非常实用),甚至还可以打印文件、合并文件呢。其格式为:
COPY[源盘][路径]〈源文件名〉[目标盘][路径][目标文件名]
3.DEL:删除文件
DEL命令可以删除一个或数个指定的文件(但无法删除文件夹),如果键入“DEL*.*”命令将会删除当前路径下所有文件,系统会给出确认提示框请求确认。如果你想删除文件夹的话,可以使用DELTREE命令,这是一条外部命令。
4.CD:显示当前目录名或改变当前目录
CD是DOS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命令之一。主要是为了快速切换到另一盘符或目录中,例如“CDG:Temp”可以快速跳转到“G:Temp”目录,使用“CD..”可以退回到上一级目录,而使用“CD”可以快速返回当前盘的根目录中。
5.FDISK:硬盘分区
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DOS命令,它的作用是对硬盘进行分区,使用后将丢失硬盘中所有的文件。新手不要轻易使用这条命令。
6.FORMAT:高级格式化
无论是硬盘还是软盘,都必须进行高级格式化后才能使用,FORMAT命令的功能就是高级格式化磁盘,如果加上/s参数可以制作系统盘,加上/Q参数可执行快速格式化。
7.SYS:传递系统文件
除了使用FORMAT/S命令来制作系统盘外,我们也可以使用SYS命令来传递系统文件,例如“C:>SYSA:”就是将C盘的系统文件传递到A盘,这在安装了多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上恢复系统文件时特别有用。
8.SMARTDRV:磁盘缓冲程序
如果你曾有过在DOS下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经验的话,那么一定知道在安装前绝对需要事先加载SMARTDRV程序,否则将无法忍受那漫长安装时间的折磨!而如果想加载SMARTDRV程序,那么一定要同时加载HIMEM.SYS。

2008年7月10日星期四

OpenSolaris初体验




很幸运!在Unix-Center申请到了一张OpenSolaris的光盘。刚开始在Sun的VirtualBox里安装,但总是提示内存不够(本机1G),后来改用了VM。安装很顺利,和以往的不一样,这次可以直接从光盘启动,在可视化界面里安装,并且从光盘启动后就可以直接检测你的哪些硬件能被驱动(这是进步,以往安装盘必须安装后才能看出)。另外,这次的安装盘被压缩成了CD,以往的是DVD,就是不安装,都知道是被瘦身了,系统本身肯定不能少。那就只能卸下以往随系统带的一些大型软件(Netbeans、SunStudio、OpenOffice……)。那你肯定要问,我们不是还要自己去网上找Solaris平台的这些软件咯!这一点Sun考虑到了,Sun在系统里加了一个软件列表,里面包含很多常用软件(当然都是Solaris平台的),当你需要安装里面哪个软件时,就可以直接连接到指定的服务器上下载并完成安装。这个过程可以是可视化操作,也可以使用命令行完成!这样的设计对于流量计费和网速较慢的用户来说肯定不是一件好事!说实话,从内容上来说,我还是比较喜欢以前的“胖”型安装,很多必要软件都齐了,从形式上来说,我比较喜欢这个新版本,其中最重要的原因(对于我来说)还是能够在安装之前就知道系统与我的硬件结合情况。
个人感受:该版本的界面可与Vista相媲美。
参考资料:http://www.unix-center.net/opensolaris/getting_started.html

Windows操作系统出现内存错误。What's wrong?

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人有时会遇到这样的错误信息:“0X????????指令引用的0x00000000内存,该内存不能written”,然后应用程序被关闭。如果去请教一些“高手”,得到的回答往往是“Windows就是这样不稳定”之类的义愤和不屑。其实,这个错误并不一定是Windows不稳定造成的。本文就来简单分析这种错误的常见原因。
  一、应用程序没有检查内存分配失败
  程序需要一块内存用以保存数据时,就需要调用操作系统提供的“功能函数”来申请,如果内存分配成功,函数就会将所新开辟的内存区地址返回给应用程序,应用程序就可以通过这个地址使用这块内存。这就是“动态内存分配”,内存地址也就是编程中的“指针”。
  内存不是永远都招之即来、用之不尽的,有时候内存分配也会失败。当分配失败时系统函数会返回一个0值,这时返回值“0”已不表示新启用的指针,而是系统向应用程序发出的一个通知,告知出现了错误。作为应用程序,在每一次申请内存后都应该检查返回值是否为0,如果是,则意味着出现了故障,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挽救,这就增强了程序的“健壮性”。
  若应用程序没有检查这个错误,它就会按照“思维惯性”认为这个值是给它分配的可用指针,继续在之后的运行中使用这块内存。真正的0地址内存区保存的是计算机系统中最重要的“中断描述符表”,绝对不允许应用程序使用。在没有保护机制的操作系统下(如DOS),写数据到这个地址会导致立即死机,而在健壮的操作系统中,如Windows等,这个操作会马上被系统的保护机制捕获,其结果就是由操作系统强行关闭出错的应用程序,以防止其错误扩大。这时候,就会出现上述的“写内存”错误,并指出被引用的内存地址为“0x00000000”。
  内存分配失败故障的原因很多,内存不够、系统函数的版本不匹配等都可能有影响。因此,这种分配失败多见于操作系统使用很长时间后,安装了多种应用程序(包括无意中“安装”的病毒程序),更改了大量的系统参数和系统文件之后。
  二、应用程序由于自身BUG引用了不正常的内存指针
  在使用动态分配的应用程序中,有时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:程序试图读写一块“应该可用”的内存,但不知为什么,这个预料中可用的指针已经失效了。有可能是“忘记了”向操作系统要求分配,也可能是程序自己在某个时候已经注销了这块内存而“没有留意”等等。注销了的内存被系统回收,其访问权已经不属于该应用程序,因此读写操作也同样会触发系统的保护机制,企图“违法”的程序唯一的下场就是被操作终止运行,回收全部资源。计算机世界的法律还是要比人类有效和严厉得多啊!
  像这样的情况都属于程序自身的BUG,你往往可在特定的操作顺序下重现错误。无效指针不一定总是0,因此错误提示中的内存地址也不一定为“0x00000000”,而是其他随机数字。
  如果系统经常有所提到的错误提示,下面的建议可能会有帮助:
  1.查看系统中是否有木马或病毒。这类程序为了控制系统往往不负责任地修改系统,从而导致操作系统异常。平常应加强信息安全意识,对来源不明的可执行程序绝不好奇。
  2.更新操作系统,让操作系统的安装程序重新拷贝正确版本的系统文件、修正系统参数。有时候操作系统本身也会有BUG,要注意安装官方发行的升级程序。
  3.试用新版本的应用程序。